特朗普2.0可能会给美国盟友带来麻烦 因为他加倍推行其关税政策

2024-09-29 1542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似乎已将其贸易保护主义议程的重心从中国转移到美国最亲密的一些盟友。这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周二在佐治亚州萨凡纳的竞选活动上发表讲话时说,他将在第一任期的关税政策基础上继续努力,争取从外国——包括盟友和竞争对手——获得制造业就业机会。他在以经济为中心的演讲中说:“你会看到大量制造业从中国流向宾夕法尼亚、从韩国流向北卡罗来纳州、从德国流向佐治亚州。”“我希望德国汽车公司成为美国汽车公司,我希望他们在这里建厂。”他补充道。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征收了数十亿美元的关税,作为纠正他所认为的不公平贸易平衡的努力的一部分。特朗普曾表示,他会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60%或更高的新关税。美国的盟友可能成为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一个关键目标。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越来越多地把欧洲和亚洲的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中国放在一起。这位前总统提议对所有国家进口的商品征收高达20%的全面关税。“我们受到了如此恶劣的对待,大部分是盟友……”特朗普这个月早些时候在威斯康辛州的一次集会上说。“在军事问题上,我们保护他们,然后他们搞砸了我们的贸易。我们不会再让它发生了。我们将成为一个关税国家。”他称。这番话与特朗普今年早些时候有关台湾的言论相呼应。特朗普指责台湾收购美国芯片业务“约100%”。他还说,其应该为美国的国防买单。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全球贸易主管尼克·马洛(Nick Marro)表示,特朗普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向美国盟友施加经济和外交压力,指责他们“自由支配”。专家表示,日本还担心特朗普的另一项“贸易”政策,以及他提到对某些进口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包括日本汽车制造商吗?”作家威廉·桑德(William Pesek)在7月份接受CNBC的“Squawk Box Asia”采访时表示:“因此,目前对于未来5年的前景有很多不确定性。”“特朗普倾向于征收关税的一个最危险的方面是,其他国家不会坐等采取这些行动。美国其他贸易伙伴的报复——无论是通过互惠、报复性关税还是其他非关税措施——都是这一切的潜在后果。”马洛说。特朗普周二还表示,他计划通过实施企业税收减免、创建低税收的经济特区以及为将生产转移到美国的公司提供税收减免,来实现他的“制造业复兴”。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斯蒂芬·韦茅斯(Stephen Weymouth)表示:“这些政策可能会吸引一些制造业企业重返美国,尤其是那些对贸易壁垒敏感的行业。”“然而,鉴于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和美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些计划不太可能导致广泛的行业回流。”他补充道。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还对CNBC表示,特朗普的关税将损害美国的贸易伙伴,只会增加美国消费者和制造商的商品成本。这与主流的经济观点是一致的。“依赖外国零部件的美国制造商将受到双重打击——由于特朗普的关税,他们的投入将更加昂贵,而他们的出口产品将因报复性关税而更加昂贵。”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Scholl国际商务主席威廉·赖因施(William Reinsch)说。然而,特朗普一直坚称,其他国家将为此买单。“我不会提高你们的税收。”他在威斯康辛州的集会上说,“我呼吁中国和亚洲及世界上所有这些国家,包括欧盟,这是最令人震惊的国家之一。”赖因施说,如果实施这些关税,也将标志着美国长期以来的贸易政策和主流经济思维之间的明显决裂。特别是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拜登现任政府严重依赖与日本和荷兰等志同志合的伙伴采取协调一致的方式来实施贸易限制。虽然拜登政府维持了特朗普对中国征收的大部分关税,甚至对特定的高科技产业增税,但赖因施称,特朗普与拜登之间的贸易限制方式差异是“特朗普的大锤对拜登/哈里斯的手术刀”。不过,特朗普提出的关税方案到底有多真实或多具威胁性,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周二接受CNBC TV18的采访时说,特朗普的一些高级顾问告诉他,拟议中的关税税率更多是一种有利贸易协议的谈判策略,而非预期结果。
Sign In via X Google Sign In via Google
This page link:http://www.fxcue.com/192506.html
Tips:This page came from Internet, which is not standing for FXCUE opinions of this website.
Statement:Contact us if the content violates the law or your rights

Please sign in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